目前,國內容器賽道的競爭非常激烈,2018年開始做容器平臺的青云QingCloud入場并不算早,但是從市場反饋看,KubeSphere的發展呈現加速趨勢。僅在GitHub上就已達到4200多個Stars。
青云QingCloud (qingcloud.com)應用及容器平臺研發總監周小四表示,KubeSphere能脫穎而出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 輕量級,極簡易用的用戶交互體驗。自誕生起,極簡一直是KubeSphere的基因:讓用戶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學習、使用容器、云原生應用和Kubernetes,降低傳統企業走上云原生應用的門檻。
比如,在網絡和存儲方面,KubeSphere把很多Kubernetes底層的細節都屏蔽了,用戶只需要像用公有云一樣,用可視化的方式使用。KubeSphere 3.0提供了基于租戶的可視化網絡安全策略管理,極大降低了容器平臺在網絡層面的運維工作壓力,滿足了很多大型金融企業對容器安全性的訴求。
通過QKE云服務(青云QingCloud公有云提供的KubeSphere和Kubernetes服務),最快10分鐘左右就可以創建一個高可用的集群。QKE還支持在業務不中斷的前提下,升級底層Kubernetes和KubeSphere集群,也是目前市場上唯一提供該能力的產品。
二、用戶體驗出發,不斷完善的功能。KubeSphere每次大的版本升級都涵蓋了很多創新功能,比如3.0版本的多集群管理、審計、自定義監控、基于租戶的事件管理、基于租戶的網絡安全策略等等,都是基于企業用戶最迫切的需求開發。
三,更健壯的基礎設施,全棧容器云。目前,大部分容器平臺廠商只做容器管理平臺,在底層基礎設施層面不得不聯合第三方云廠商。通過KubeSphere容器平臺、QingStor NeonSAN存儲產品、光格網絡SD-WAN、解決物理機負載均衡的開源解決方案Porter,青云QingCloud成為業內少數幾個在解決方案層面能夠提供全棧自主可控的混合云解決方案的廠商。
四、針對企業級業務場景的優化。比如,KubeSphere可以實現多租戶的監控告警,這是Kubernetes和市場同類產品都沒有的功能。
面向未來,KubeSphere的下一步怎么走?周小四認為:“開源項目要成功,一定要全球化,不能閉門造車。”
周小四指出,KubeSphere的定位是全球化的容器平臺,無論是產品設計、社區運營還是合作伙伴的發展,都堅持全球化戰略。
雖然源自中國,KubeSphere在海外也頗受歡迎。2020年上半年,海外用戶達到58%,已經超過國內用戶。其全球化生態合作伙伴也不限于國內,包括土耳其云公司Radore等。
“在云原生應用領域,容器平臺廠商未來的競爭一定是生態的競爭。并不是某一個功能比別人做得好,就能贏得市場。”周小四表示。
談到KubeSphere的未來規劃,開放架構是關鍵詞。據透露,KubeSphere 4.0希望做成一個可插拔的、開放式的架構,讓更多的ISV和用戶基于開放架構的標準開發自己的應用或者服務,部署到KubeSphere上。
“未來,KubeSphere的標簽有兩個,Open Source(開源)和Open Architecture(開放架構)。KubeSphere只提供最核心的服務,比如管理基礎設施、工作負載,提供系統級別的監控、告警服務,其他都交給Open Architecture。”周小四表示。
從極簡易用切入市場,靠用戶體驗贏得口碑,并加速布局全球生態和開放架構,不斷進化的KubeSphere將成為青云QingCloud發力云原生時代的利器。